为增强24级学生的防诈骗意识和提升其在数字时代的法律维权素养,6月6日,“防范诈骗,权益无忧”法律援助讲座如期在致用楼201顺利开展。此次活动由相关组织面向24级学生群体举办,由河海大学皇冠体育官网学生会权益部与法律援助中心宣讲团联合举办,特邀河海大学法律援助中心宣讲团担任主讲。近百名24级学生齐聚现场,在1小时的沉浸式学习中,完成了一场从“认知升级”到“技能落地”的反诈赋能课堂。
本次活动邀请了河海大学法律援助中心的郭榕榕同学,对皇冠体育官网的同学们进行了诈骗相关的普法宣传。讲座中,主讲人介绍了电信诈骗的定义,剖析了多种校园诈骗典型案例并详细讲解了常见诈骗手段。同时,进行了互动答疑环节,针对学生所产生的困惑和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主讲人聚焦“校园场景化诈骗”,通过“情景还原+逻辑拆解”的方式,剖析了三类学生易中招的骗局:其一为“学业相关诈骗”,如冒充辅导员收取“教材费”“考试报名费”,利用学生对师长的信任实施诈骗;其二为“社交类诈骗”,包括游戏账号交易中的“验号陷阱”、网络交友中的“情感诱导转账”;其三为“消费类诈骗”,如“低价代购”“快递丢失高额理赔”等。在案例分析中,郭榕榕同学点出“诈骗分子利用学生‘贪小利、怕麻烦、重情面’的心理弱点”,引导学生从心理层面建立防御意识。

在“实用技能教学”环节,她总结了“反诈三步骤”:第一步“核实身份”;第二步“延迟决策”;第三步“留存证据”。同时,她现场演示了国家反诈中心APP的“来电预警”“风险查询”功能,让学生掌握了可直接应用的工具。在互动答疑环节,学生们的提问聚焦“灰色地带”问题:“帮陌生人代收快递并获得佣金,是否可能涉及诈骗?”“被‘校园贷’套牢后,该如何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郭榕榕同学逐一回应:遭遇非法校园贷,应收集借贷合同、转账记录等证据,向金融监管部门投诉或通过法律诉讼主张合同无效。这些针对性解答,填补了学生在“模糊场景”中的认知空白。

此次讲座将“法律知识”与“校园生活”深度绑定,既让学生了解了诈骗的法律后果,也掌握了贴合日常的防骗技能,更培养了“主动避险、依法维权”的意识。正如参与学生所言:“以前觉得诈骗离自己很远,现在明白‘陷阱’可能藏在日常聊天、购物中。”这场讲座不仅是一次知识普及,更成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助力24级学生以更理性、更专业的姿态守护自身权益,为平安校园的构建注入了青春力量。(文/胡玥翔,图/闫宣而)

